2021年10月13日 星期三

【文章分享】彩色的青春-談青少年性別發展與認同

 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 心理師王佳玲


小志,17 歲,高中男生。母親某日在家中打掃小志房間時,發現他在床底下藏有同性的色情刊物,父母一問之下發現,小志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就會欣賞同性的傾向,國三時曾經與班上一位女生交往,但也只維持短暫的一段時間。父母很擔心小志的狀況,打電話到學校的輔導室,希望小志可以接受心理輔導。 

大白,19 歲,生理性別男性,但動作優雅溫柔,常常與女性好友打成一片,喜歡穿著展現自己的身材曲線或有女性特質的衣服。他說,他從幼稚園開始,就覺得自己是「女生」。記得小時候與弟弟玩遊戲時,總是扮演媽媽或姊姊的角色。當班上的男生們在玩車子或打球的時候,他卻一點興趣都沒有。國中後,進入青春期的他,非常討厭自己的第二性徵,隨著第二性徵越來越明顯,心理與生理的距離越來越遠,自己無法感受到真實的自己,而感到相當痛苦。大白透過唸書轉移自己不舒服的感受。上了大學後,大白開始穿著女裝上課、參加社團,當他穿上女裝時,他才覺得那才是真正的自己,也開始和男生交往初嚐戀愛滋味。大白打算看醫師,打算透過醫療行為,將自己的外觀改變成自己心裡真正的樣子。 

上面兩個案例,是在心理輔導實務裡很常見的情況,青少年對於自己的性別表現、性傾向或者性別認同的理解是相當重要的。根據 Erikson 的心理社會論,青少年時期的發展任務與危機分別為「自我認同與角色混淆」  (identity  v.s  role confusion)。在此階段,自我統合的發展為主要任務。這時期的青少年,必須經由一連串的探索,試驗來尋求自身的認同,找出自己的價值觀以及人生的方向。在過程中,青少年會特別接受身邊重要他人(父母親、家人、老師、同儕或伴侶)的反應。只要自己開始願意接受自己的性取向或性別認同是代表「我」這個人的時候,就能夠願意更接受自己的感覺、願意相信自己是一個完整、獨特的個體,也較容易以正向健康的方式認同自己。藉由這兩個案例,我們可以了解「性取向」與「性別認同」特別受到社會價值觀、家人期待以及媒體資訊等影響。而當這些影響和青少年自我認同產生衝突時,就容易產生痛苦與矛盾感。 

性別發展通常從 2 歲時開始。2 歲,我們開始有初步的性別認同,依據生理特徵來判定男性或女性,6-7 歲時進入性別恆定階段。進入青春期後,隨著第二性徵發育與性別差異的意識浮現,會出現性別上的適應期,並完成階段性性別認同任務。 


現在讓我們簡單說明「性別氣質」、「性傾向」與「性別認同」的差異。

性別氣質

又稱為「性別表現」,是指社會文化基於生理性別建構出來的男性或女性的特質,包含社交模式、服裝儀容、言行舉止、活動偏好等等。譬如說,社會上對於男性的刻板印象往往認為具有陽剛、粗獷的特質,喜歡汽車、戰鬥等追求速度與快感的遊戲;認為女性具有溫柔、婉約的氣質,喜歡玩扮家家酒、裝扮洋娃娃的遊戲,從事優雅與文靜的活動。而現今社會趨於多元發展,因此我們越來越能夠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最獨一無二的性別氣質,不再受限於「性別表現」的框架中。  

性傾向 

喜歡的是男性還是女性?主要是由當事人的性幻想對象的性別而定。許多研究指出,性傾向受到許多生理因素的影響,包含基因與神經內分泌等等,包含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無性戀。

目前認為性傾向不受後天的學習而來,也不受父母的性傾向影響。在比較包容友善的環境裡,不同性傾向的人比較能發展出正向的自我性別認同。研究發現,同性戀家庭的小孩,在性別氣質上有更多的自由與彈性,在性別認同上也能夠得到比較多的包容與支持。 目前「性傾向」的概念是視為「一連續光譜」,就是每一個人大多受同性、異性、雙性吸引,只是程度的不同。 

精神醫學會早將同性戀自精神疾病名單中刪除,屬正常。但受到社會或同儕壓力影響,有些青少年可能要花好幾年的摸索才能確定自己的性傾向,有些是完成結婚、生子的家族期待後,才承認自己是同性戀。

少年的性心理發展中,有一段時期是自然傾向的同性間嬉戲,似有短暫同性戀行為,最常發生在男校、女校、軍中等,但並非真的就是同性戀。少部分「潛伏型同性戀」的青少年對自己的同性性傾向模糊未定,但不是不願承認或不敢出櫃的議題。 

 性別認同 

性別認同是在青少年階段最重要且核心的部分,簡單地說就是個人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性別,是男性還是女性。性別認同大部分是和自己的性器官是相符合的,但也有少部分的性別認同和性器官不同,例如有些男人(有陰莖與 XY 染色體)深信自己是女人卻被禁錮在男人的軀體中,譬如上述大白的案例。或是有些女人

(有陰道及 XX 染色體)覺得自己是男人卻被禁錮到女人的軀殼中。 

同性戀者是沒有「性別認同」上的困擾,他們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的發現自己受同性所吸引,「性傾向」以同性為主。譬如小志的案例。 

一般來說,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大部分的人會先設定自己是異性戀者。一種可能,同性戀性別認同的歷程可能會是先有同性之間的性幻想,再發展出來同性性行為,最後漸漸發展出同志的自我認同。但最近的研究發現,另外一種模式為同性性幻想,再發展出同志認同再有同性之間的性行為。這樣的發展可能與社

會對於多元性別的接受與包容有關,有助於青少年建立健康的性別認同,減少性別認同衝突所帶來的種種身心困擾。 

在性發展上接納可以分成三個階段;自我接納、家庭接納、社會接納。不論何種性傾向,每一位青少年都會要經歷這樣的探索的歷程,在這歷程中自我追尋、自我建構出自我。性發展是其中一個相當重要的面向,包含了探索自己的性別氣質、探索性傾向與瞭解自己的性別認同,進而自我接納。 

慢慢的,若性別認同或性傾向已較為明確時, 開始得要度過,彷彿秘密被打開後,去接受外在的眼光與適應,這時,若有需要請適時的尋求專業的協助,無論是找學校的老師、輔導室的師長或者社區機構,都能夠幫忙我們平穩的度過這樣重要且不容易的過程。 

文章轉自:https://health.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89BF4E2D1B5678FB&sms=321559EF66F69C06&s=780E8725485BD5B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