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毒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毒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

把毒品趕出校園 過來人張進益:青少年勿好奇

「勸告青少年朋友千萬不要誤觸毒品!」桃園少年之家執行長張進益今天下午在大園區大興高中一場校園反毒宣導會場,以自己年輕混幫派吸毒坐牢到洗心革面的過去現身說法,他說,很多青少年開始接觸毒品都是起因「好奇」,他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如今他帶著過來人的感動投入社會工作,卻發現目前毒品問題事態嚴重,是整個社會、國家當前急需面對的大問題。
桃園市青年局在大園區大興高中舉辦青年多元才藝及校園反毒宣導,請來誤入歧途的飛行少年組成的大改樂團演唱和大興高中熱舞等社團才藝表演,校長陳崑玉希望透過宣導讓學生認識毒品危害,青年局長陳家濬說,毒品危害青少年身心及家庭,希望結合張進益切身經驗及大改樂團改過向善精神,將毒品趕出校園。
張進益說,誤入歧途的飛行少年都有一段不好的過去,透過從新改變是很好的實例,提供青少年學子借鏡,他每次到校園宣導反毒後會發出問卷,希望感動的學子加入反毒行列和後續培訓,成為校園反毒種子,從學長傳學弟、學妹,讓反毒種子留在校園,他每次宣導反毒後,fb臉書會收到很多感人的故事,有吸毒的學生留言想改過卻害怕被發現,很多家長留言孩子吸毒尋求幫助,他切身經驗勸告青少年「遠離毒品就是不要好奇」。
新聞網址:

2017年8月10日 星期四

預防勝於治療 暑期青春專案宣導「拒絕毒品」

暑假期間為防堵青少年從事違法犯罪行為,嘉義市政府警察局於每年舉辦青春專案暑期育樂營活動,為期一個月多元豐富的課程廣獲大家好評,9日舉行成果發表會,以熱舞與跆拳道熱力開場,宣導青少年拒絕毒品,嘉義市長涂醒哲並到場鼓勵參與的年輕朋友,特別的是,由參加美勞DIY研習營的小朋友親自獻上祝福手工卡片,讓涂市長相當感動。 
涂市長表示,每年暑假期間,市府警察局擔心青少年涉足不當場所或流連網咖,及從事飆車、吸毒等違法行為,以預防勝於治療為出發點,提供青少年學習兼休閒活動機會,舉辦包含靜態性的捏塑童趣、素描,動態的乒乓球、熱舞、跆拳道等多元化課程,今年報名人數相當踴躍達到600人,讓本市兒童及青少年過了一個充實又快樂的暑假。
涂市長並表示,暑假還有一段時間,呼籲年輕朋友,絕不要從事飆車、吸毒等違法犯罪行為,歡迎踴躍參與由市府舉辦的正當娛樂及藝文活動等,如KANO夏日野球季,今年邀請全國前16強隊伍舉辦第一屆嘉農盃(KANO cup)全國高中棒球菁英賽,將持續至8月13日;另外在KANO園區內仿棒球內野的草地音樂劇場,連續8天安排表演節目,並於8/11、8/12每天晚間 7點及8/13下午3點30分準時發放清涼消暑的枝仔冰,請大家一邊享用美味的冰品,一邊聆聽美妙動人的音樂演出;KANO廣場前陳列巨型球棒及巨型棒球,並有比照真實內野手套製作而成的手套雕塑座椅,尤其最吸晴的巨型KANO景觀球在夜燈下發出33種漸層變化光彩,歡迎暑假來嘉義市看棒球瘋KANO打卡拍照快樂一整個夏天。
KANO系列活動也規劃嘉農前進甲子園特展、嘉農輕旅行遊程,KANO騎跡單車任務,Ingress玩家實境任務遊戲、攝影比賽等,更多關於KANO夏日野球季訊息,歡迎搜尋「嘉義行旅」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in.Chiayi/,燃燒你的野球魂!
警察局表示,今年暑期保護少年系列活動,為更貼近民意,使學生家長免於凌晨排隊之苦,採用網路報名;另為照顧弱勢家庭學生,警察局特別額外提供50個名額供弱勢家庭學生免費報名,以照顧中低收入之家庭,讓更多青少年朋友成功參與育樂營。
另外,今年特別結合校外會、教育處辦理「網路預防犯罪宣導」創意Kuso微電影比賽。比賽活動主題以「反幫派、反吸毒、反詐欺、反援交、反飆車、反詐騙」等為主軸,參賽成員為本市國中、高中(職)學校。

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防菸酒毒害 青少年走入店家宣導

儘管店員不友善,一群國高中生仍鼓起勇氣拜訪各超商,強調商家應嚴厲把關,不得販售菸酒給未成年者。這是近日一屆反毒夏令營的活動,讓青少年自己走入店家,請店員不得怠忽職守,要對每個購買菸酒的青少年主動要求證件。
這次「拒絕菸毒酒,健康久久久」夏令營由更生少年關懷協會主辦,主要著重在介紹菸酒毒對青少年的影響,以及如何遠離誘惑。營會除透過多元活動讓學生了解菸酒毒害,更實地外出宣導雙北63間超商。活動中發現有20家商家販售菸酒給青少年時並未檢查身分,恐成為青少年身心健康潛在風險。
許多參與這次營會的學生均表示,這次夏令營收穫豐富,讓他們對菸酒毒有更深的了解。一名女學生表示,面對過不友善的店員曾猶豫但仍堅持宣導,店家才了解為什麼不能販賣菸酒給未成年,「我們這麼做是對的」。另名女學生表示,這次向商家宣導的活動,讓她更加自信,也開始敢跟別人表達自己的意見。
關懷協會秘書長江元凱表示,過去4年許多店家依然不檢查證件就販售菸酒給青少年。這次營隊以實際行動走訪店家,要求店家主動查驗證件,成果立竿見影。江元凱也談到青少年染上菸癮酒癮多半是因青春期對菸酒好奇,營會深入探討菸酒危害消除好奇心,青少年自然遠離菸酒。
新北市社會局兒少科長劉倩如表示,這次營會有兩大特色。以往向店家宣導菸酒害沒有效果,這次踏入店家並解釋販賣菸酒給未成年的法律責任,商家便主動擔當把關的角色。另外讓青少年進行宣導,可以培養青少年公民意識,並學習保護自己和爭取自身權益。

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

毒品入侵校園問題日益嚴重,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2016年查獲毒品嫌疑犯5萬8707人,人數最多是成年嫌疑犯4萬9124人占83.7%,青年嫌疑犯7748人占13.2%次之。不過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2006年少年毒品嫌疑犯平均每10萬人有31.08人,到了2016年卻增加至每10萬人有117.48人,增幅將近4倍。
內政部表示,為貫徹「無毒新家園」理念,警政署推動「護少專案」,加強掃蕩查緝常提供毒品來源的藥頭,並關懷染毒青少年案例,防制再犯。同時也針對夜店、KTV等人群聚集場所重點加強臨檢,以嚇阻毒梟販毒案件。內政部說明,防制毒品犯罪一直為重點工作之一,除加強查緝及防制外,並藉由結合各部會的資源及能量,從「防毒、拒毒、緝毒、戒毒」及國際合作等面向,聯合打擊毒品犯罪是首要目標,之後以達降低毒品需求來達到反毒政策。內政部指出,2016年持續推動「全國同步查緝毒品專案行動」,將以「全面防制」及「根絕供應」為重心,加強查緝新型態毒品。
內政補統計,去年警察機關查獲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共5萬4873件,其中以第二級毒品最多,查獲3萬9097件占71.2%。內政部也表示,去年查獲毒品重量4616.1公斤,以第四級毒品及其他2019.44公斤占43.7%最多,其次為第二級毒品1261.4公斤占27.3%。 

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

校園毒品危害情形究竟有多嚴重?衛福部統計,19歲以下少年吸毒人數約為全體總人數的2.7%,相當於1749人,專家質疑這個數字遠遠被低估至少10倍。
什麼原因造成數字被低估?台灣成癮科學會理事林滄耀、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特聘教授兼犯罪研究中心主任楊士隆都認為,與校園通報方式有關。學校最大的問題是心態保守,發現學生吸毒,都會先在校內輔導解決,嚴重者才會通報曝光。
林滄耀說,年輕人初接觸毒品常見K他命、安非他命,如果不是吸食的兩天之內驗尿,根本驗不出來有使用這些毒品,校園通常必須掌握明確事證,才會進一步通報,也因此導致吸毒人數被低估。
《學生吸毒 百人僅通報5人?》
林滄耀估計,如果校內吸毒學生100人,會被學校通報的大概只有5人;數字無法完整呈現,政府無法根據實際狀況擬定介入政策。
另外,根據98年國民健康暨藥物濫用調查,受訪者自述首次接觸毒品年齡是12.5歲,但103年全國物質使用調查卻顯示為14.8歲,數字顯示國內青少年接觸毒品狀況獲得改善,但實情呢?
林滄耀表示,他懷疑這個數字精確性,青少年使用毒品的資料受限於多種因素,無法呈現真實狀況。
根據103年全國物質使用調查,12至64歲民眾約有23萬人曾接觸毒品;首次動機是「好奇」(66.7%),其他依序是「放鬆自己╱解除壓力」(14.2%)、「因為朋友有用」(13%)及「娛樂助興」(11.7%)。
《首度碰毒 1成8是在學校!》
首次接觸毒品的場所,3成6在家裡,同學和朋友家裡近2成,值得注意的是,有1成8是在學校接觸毒品。
林滄耀表示,根據國外研究,若是在學習階段接觸毒品,未來會有三分之一學生成癮,建議全面普查18歲以下毒品使用狀況,提早介入預防。
《毒品防治 地方中央一國兩制》
林滄耀也表示,台灣連地方政府所建置的毒品防治中心都一國兩制,分為衛政跟社政,中央更是分成了法務部、衛福部、教育部、警政署四大單位來防制毒品,他呼籲政府整合各單位,提出整體性的反毒計畫才有機會落實。

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

擴大校園尿篩 防青少年染毒

新興混合式毒品逐漸在年輕族群間流行,常被巧妙包裝咖啡包、奶茶包、果凍和軟糖,引誘「染毒」,彰化縣政府決定編列預算,擴大尿篩,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有疑似藥物濫用,或擔憂在不知情況下誤食,可簽署同意書請學校實施尿篩,「及時拉一把!」。
驗出毒品人數大降
彰化縣國、高中校園,每年2次定期和假期過後不定期抽檢學生是否濫用毒品,國中、高中學生總人數約7萬人,前年定期共檢測2552人、去年1768人,驗出毒品反應分別4.09%和1.76%,至於不定期抽檢,前年和去年,分別是646人和660人,檢出0.08%。
彰化縣長魏明谷表示,毒品危害層出不窮,五花八門的毒品,常以精美包裝以假亂真,防制藥物濫用問題已刻不容緩。擴大尿篩最主要目是保護青少年,如果沾染了毒品,縣府也期望能拉他們一把,透過用心輔導,讓孩子們有改過向上的機會,同時呼籲家長平時多關心孩子的生活狀況。
輔導中輟生見成效
學生校外會督導謝孟椒說,校外會一直強化對中輟生、在校高關懷學生等巡迴輔導,舉辦展翅計畫,從縣內學生染毒比例下降的數據來看,發揮相當的成效,擴大尿篩,是為了擴大預防。
教育處長鄧進權說,尿篩試劑1成本約65元,今年編列450萬元經費,必要時可追加,執行擴大尿篩,並不是意味學生都是可疑分子,而是要做到「一個都不能放棄!」要盡所有力量,即時拉染毒學生一把,並提醒所有家長一起關心。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青少年反毒 高雄檢警和民團共襄盛舉

鑑於毒品殘害青少年日益嚴重,路竹扶輪社結合檢警、反毒團體、學校及企業23日將在高雄情人碼頭舉行一場反毒公益園遊會及萬人反毒誓師大會,向毒品宣戰。
這場「青春不沾毒」反毒、預防犯罪、防災宣導公益園遊會23日下午將在高雄情人碼頭登場,有高雄市警察局觀光騎警隊、特勤中隊、緝毒犬表演,還有檢察官反毒實務演講及學生行動文藝演出等。
國內毒品問題日益嚴重,新興毒品樣態層出不窮,路竹扶輪社說,他們曾幫助過14歲少年就染毒的個案,17歲、18歲個案也不少,毒品氾濫程度可見一斑,幫助國家未來主人翁遠離毒害刻不容緩。反毒工作宛若作戰,需靠各界齊心努力,
路竹扶輪社長期關懷青少年,今年適逢扶輪基金100週年,在國際扶輪3510地區總監李素鳳領導下更將扶輪心、少年情「青春不沾毒」列為扶輪基金百週年活動之一,呼籲青少年拒絕毒品、不加入幫派、反霸凌,並期望青少年能愉快、安全、健康成長。

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毒品入侵校園 警方:有小6就開始吸毒

花蓮縣國中小學校長會議昨開議,縣長傅崐萁重視毒品入侵校園問題,宣布毒品防治、杜絕的績效,將納入警察局及5個分局掃毒的考核標準。警界人士指出,校園確實存在毒品問題,甚至有孩童從小6就開始吸毒。

花蓮「黑數太多了!」熟知內情的警界專家指出,藥頭從常去網咖、夜店流連的問題青少年著手,販售三級毒品K他命、一粒眠等,侵入校園。

警方曾建議將K他命等提升為二級毒品,但教育界、醫界不少人反對,認為吸毒人口是病犯不是罪犯;二級毒品要受刑事法制裁,三級毒品只是行政法制約而已,因而,三級毒品在校園「氾濫成災」。

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郭漢崇指出,暑假結束後,K他命的問題也隨著開學浮現,他呼籲,吸食上癮者要及早就醫治療,將毒品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花蓮縣警局長廖美鈴、花蓮高分檢署檢察官黃怡君最近拜會郭漢崇,針對青少年濫用藥物,導致泌尿系統喪失功能的K他命問題,交換意見,希望藉由醫療專業知識,建立正確的反毒觀念,也讓已上癮的吸食者能透過正確醫療觀念,獲得醫治並戒毒。

近年來,青少年濫用藥物嚴重,特別是K他命吸食成癮,還可能造成泌尿功能嚴重受損,導致必須包尿布過生活,須接受膀胱重建手術才可能獲得改善。郭漢崇指出,暑假結束後,K他命的問題也隨著開學浮現,他建議吸食上癮者要及早就醫治療,讓毒品對身體的危害降到最低。

「會拉K的小孩子,絕對不會坐在教室聽宣導,而是躲在角落拉K」,郭漢崇曾為14名K他命膀胱炎病患動膀胱擴大整型手術。他說,在照顧病人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K他命的問題,不能只是宣導不要拉K,而應該是改善這個社會,包括很多家庭的問題社會價值觀等等,才能對這些青少年伸出援手。
新聞網址:http://times.hinet.net/news/19246415

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

青少年涉毒已成為國家危機

黃姓女大學生過生日,慶生嗑了搖頭丸後暴斃;高雄市20歲的李姓逆孫吸毒吸茫了,阿嬤念他幾句,竟然殺了阿嬤再殺阿公,且還焚屍……;過去10年,青少年涉毒案件大幅成長12倍,若加上沒有舉報的案子,恐怕數字不止20倍。政府毒品管制懈怠,嚴重戕害青少年,若再不強勢作為,青少年身陷毒窟,將是國家的危機。
從民過44年《戡亂時期肅清煙毒條例》三讀施行,民國87年改為《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其間數度修正,但大體例沒有變動。政府防制毒品60年,反而煙毒人口直線上升;尤其吸食三級毒品免除刑罰後,吸食毒品歪風更熾,甚至年齡層下降至國中生;這在在說明行之有年的毒品管理有亟待檢討的缺陷。
無可否認,毒品有強烈的成癮作用,只要一沾上,想戒除,極其困難,從接受勒戒後高再犯率,不難想像毒品的「蝕骨」威力。就連三級毒品K他命、搖頭丸,上癮之後劑量愈發增高的同時,腎臟等多重器官功能即日漸萎縮。成年人碰毒品,後果自負;營造青少年戒絕毒品環境,是政府無可迴避的責任。
青少年同儕間的影響作用非常大,相互模仿、聽信,「沒拉過K?嗑過搖頭丸?你太遜了……」這樣的認知若成為價值,青少年不止是對毒品不設防,甚至尋找接觸毒品的機會,「這樣才跟得上潮流」。三級毒品取得不難,價格相對不高,被抓又無涉刑事,造成青少年涉毒急遽攀升。
校園防毒機制,脆弱得難有功能。升學主義掛帥,學校對教學之外的功能都擺在次要,管生活輔導的學務部門,幾乎只有上下學指揮交通。《菸害防制法》規定「未滿18歲者,不得吸菸。」《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卻無相關規定,抽菸違法、拉K無罪的怪異情境,教官抓抽菸不抓拉K,豈不等於鼓勵青少年「升級」?
法務部防毒工作包括草擬立法、毒品分級、矯正等,但光是抽菸違法、拉K無罪這一點規定,即充分顯示法律的不嚴謹。拉K後遺症嚴重,立委、社會屢屢建議將K他命改列二級毒品,法務部毒品認定小組卻不止一次駁回,抱著一堆法理、醫理維護拉K無罪,任令青少年涉毒愈發氾濫,這難道不是助長青少年涉毒?
矯正工作當然重要,但適用對象是已成癮者,對給予青少年免於涉毒的環境一無作用,為什麼不能積極些?校園宣導反毒,阻斷毒品供應鏈,讓青少年減少接觸毒品的機會,並大大提升難度,這些都是可以做的。很遺憾,本報報導「紙風車劇團」兩年內走遍900所國中宣導反毒的目標,法務部卻冷漠以對,怎麼可能營造青少年的無毒環境?
阻斷毒品供應鏈管區派出所應積極些。夜店是三級毒品主要傳輸中心,暴斃黃姓女大生的搖頭丸甚至是夜店免費提供,你來消費,店裡奉送,三級毒品流傳得以無限擴張。服用三級毒品無刑責,但製造、販售還是要究責;務必請管區警員多巡巡夜店,掌握藥頭行蹤,將他們繩之以法。
統計顯示,國內20歲以下毒品使用者比率,近5年已從不到15%增至超過22%;社會流傳「使用三級毒品不會被抓、K他命不是毒品」錯誤訊息,是吸毒人口迅速擴增的原因。而且,不止都會,偏鄉青少年也有可觀的吸食人口,這與家長失業、隔代教養、成績不好都有關係。青少年涉毒激增,不折不扣反映出社會病了。
必須強調,此刻是營造青少年無毒環境的最後機會。學校不要再升學至上,要多關心學生;家長多陪陪孩子,讓孩子覺得家是溫暖的;社會一起幫忙青少年免於涉毒,因為,毒是不折不扣的「蝕骨水」,造成的危害是無可回復的。這個氛圍要請地方父母官多盡些心,從紙風車全國22縣市巡演,至今只有極少數縣市響應,不難看出反毒不被重視。
140年前中國鴉片氾濫,清朝名臣林則徐憂心諫言,國家將「無可籌之餉,無可練之兵」,林則徐反煙毒失敗,種下中國百年國恥禍因。以青少年涉毒急遽惡化現況,林則徐之言絕非危言聳聽,是暮鼓晨鐘。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吸毒年輕化 名校也淪陷

吸毒年輕化 名校也淪陷
  毒品入侵校園,接觸毒品的學生年齡有逐漸下降趨勢,曾發現小三學生吸食強力膠,醫師門診也碰到14歲吸毒者因全身不適、頻尿前來就診,明星高中也淪陷,女性吸毒比率更是攀升。
  教育部表示,2009年以來,每年有3到10例的小學生吸毒通報,都是小五、小六生,他們主要是受到朋友引誘而吸毒,也有藥頭吸收學生,連小學生也不放過。
母吸膠 小三生跟著學
  嘉義縣春暉認輔志工隊承辦教官蘇伯鋒表示,吸毒日趨年輕化,曾有小三學生吸食強力膠,瞭解之後才發現,這名學生的父親在監獄服刑,母親長期吸膠,導致孩子耳濡目染。
  「國中生吸毒狀況比教育部統計數據嚴重得多,明星高中學生交到壞朋友,也會染毒。」桃園市校外會春暉志工吳豫州說,高中職進修部(夜間部)常有學生吸毒,至於明星高中學生,一旦接觸壞朋友,先從抽菸開始,之後染毒。曾經有一個明星高中學生,跟以前國中同學混在一起,慢慢跟著吸毒,最後鬧到家庭革命,在家人及師長輔導下戒毒,目前還在追蹤中。
K他命 占學生毒品大宗
  教育部統計,2014年接獲各級學校通報1700起學生吸毒,其中高中職1031例(占60.6%)最多,其次是國中582例、大專79例及小學8例。學生吸食毒品以施用3級毒品(如K他命)最多,多數於校外發生(約占92%),而毒品來源有98%來自校外人士。
「我輔導過的學生案例,幾乎都是從國中開始吸毒。」吳豫州說,吸食K他命等3級毒品的症狀不明顯,非專家很難辨識。
女毒蟲 比例提高至35%
  曾經海洛英成癮的李國揚,在成功戒毒後,目前擔任沐恩之家執行長。根據他的觀察,學生吸毒不但日趨年輕化,且女性的抽菸、嘗試K他命人數持續增加,在2011年之前,打電話到沐恩之家尋求戒治的個案,女性只有5%,但在2012年之後,女性比例已提高至35%。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吳泓機表示,2009年國民健康局針對國人非法藥物濫用調查,K他命盛行率是0.54%;這幾年,他從前來門診戒毒病人可看出有愈來愈多年輕人使用K他命,拉K年齡層逐年下降,高中職生不少,現在盛行率一定高於這個數字。
新聞來源: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K他命傷膀胱又掃性 甚至終身洗腎

2015-10-08 09:31:44 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

關鍵字:
吸毒
洗腎
頻尿
K他命
藥物濫用
  別以為拉K能夠助「性」,根據最新研究,K他命不只會敗壞膀胱,還會讓女性性冷感、男性不舉,腦神經萎縮、短期記憶喪失等。
  根據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國內吸食K他命盛行率在0.27%到0.54%,全台平均有3到7萬人受K他命所苦,醫師呼籲,及早回頭還有辦法救,不然全身整組壞了了,一輩子都得往醫院跑。
  台北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楊緒棣表示,K他命在台灣盛行率愈來愈高,隨機取樣全台12家醫院,就有387位患者因吸食K他命接受治療,平均年齡僅有26歲。全台目前有500多家醫院,拉K人數恐是387人的好幾倍。
  楊緒棣表示,許多年輕人都認為「試一次又不會怎樣」,但很多年輕人都是一次就上癮,曾有一位20幾歲的年輕人,遭遇挫折時在朋友的鼓吹下嘗試拉K,僅一年的時間,經常頻尿,而且血跡斑斑,還排出腸黏液,中間雖然嘗試戒毒仍屢屢失敗,現在30歲必須每天揹著尿袋才能生活。
  食藥署藥品組長蔡文瑛表示,根據去年度台灣地區醫療院所通報藥物濫用個案,K他命濫用分析,以19歲以下的青少年為最多。
  根據健保署統計資料顯示,慢性腎衰竭是健保醫療費用支出最多,而年輕族群因K他命濫用導致終身洗腎,將成為未來健保沉重負擔。
  針對K他命的防治宣傳,楊緒棣表示,雖然政府都有在宣導,但沒有宣傳到「對的人」,接下來3個月,將會與地方衛生局或是相關單位合作,希望能直接到夜店、KTV等地,替年輕人做健康檢查。

新聞來源:

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青年濫用毒品 人數較去年增一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的「當前毒品情勢分析」報告指出,

18歲到未滿24歲的年齡層,吸食K他命、FM2等三級毒品人口,較去年同期有將近一倍的成長率,顯示近年來青少年藥物濫用情況有增加的趨勢,值得各方高度重視。
桃園縣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有鑒於當前青少年毒品問題的嚴重性,即日起免費提供三級毒品K他命及二級毒品搖頭丸、安非他命的尿液篩檢試劑,協助對青少年有用毒疑慮的家長進行初步檢測,不僅可消除家長的疑慮,也可幫助接觸毒品的孩子儘早脫離毒品危害。

桃縣首推 免費提供尿篩試劑篩檢毒品
凡是自家青少年有藥物濫用疑慮的家長,可以攜帶戶口名簿,前去毒防中心領取試劑,現場除了有專人解說毒品尿液篩檢的使用方法與流程外,同時亦提供相關的戒癮資源。
桃園縣衛生局呼籲家長,平日應多關注孩子的行蹤及交友狀況,學習正確的用藥及毒品危害知識、教導孩子拒絕的技巧,以及辨識孩童使用毒品的徵兆,例如:經常夜歸、回家時精神恍惚、說話不清、紅眼睛、身上有異味、房間或書包有不明物質或氣味、經常睡著或醒著超過24小時、脾氣暴躁、經常情緒失控、不明原因金錢大量進出等。

全文網址: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30842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近3成吸毒者國一生 7成在家吸毒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
救救我們的孩子!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101年度新北市少年藥物濫用現況、預測性之實證研究」發現,29.3%吸毒者首次嘗試是在國中一年級,高達66.7%的吸毒場所竟然就在家中,國內吸毒人口年輕化、普及化,已超過一般人所能想像。
▲近三成吸毒者國一即用毒 七成家裡吸毒(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到底我國毒品問題有多嚴重?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這份研究顯示,29.3%的吸毒者早在國中一年級就嘗試毒品,且首次嘗試吸毒大多非自願,主要來自於同儕分享提供。
研究發現,誤交損友是造成青少年接觸毒品的主因。青少年透過接觸與模仿,學習到錯誤的毒品價值觀。最多吸毒場所則以家庭比率最高,朱樹勳強調,若能強化家庭功能,並與學校、社區形成關懷網絡,就能降低接觸偏差行為。
從今年7月起,亞東醫院進入社區推廣反毒教育,過程中發現,不少新住民媽媽因為不諳中文,無法了解小孩在學校裡面接觸到什麼不好的朋友和訊息,更不知如何防範。為此,亞東醫院反毒教育資源中心設計多種語言教材,讓新住民姊妹可利用母語宣導內容,更容易了解青春期的孩子應該注意的行為與關心事項。
青少年能否有效拒毒,家長與社區扮演著重要角色,為了強化社區與家庭防毒拒毒功能,今年衛生福利部在北、中、南成立反毒教育資源中心,結合當地衛生機關、社區藥局及其他社區民間團體等資源,提升社區與家庭知毒反毒能力。
亞東醫院成立台灣北區第一個「反毒教育資源中心」,院長朱樹勳提醒為人父母者,應該注意孩子的日常行為,因為毒品或許已經滲透進入家中,而稚氣未脫的孩子可能已經染上毒癮;另外,他並指出,除了毒品之外,鎮靜安眠藥物濫用問題也相當嚴重,反毒教育資源中心將著手協助民眾建立使用鎮靜安眠藥正確觀念,以減少藥物濫用發生機率。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原文網址: 近3成吸毒者國一生 7成在家吸毒 | ETtoday健康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920/271532.htm#ixzz2ffjX1Y2E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青少年使用毒品 6成4出於好奇 其次朋友慫恿

中國廣播公司報導

 暑假快要到了,年輕朋友出遊時,常因為追求新奇、刺激,首次吸食毒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進行毒品使用調查,發現年輕人使用毒品的地點,第一名為夜店、其次為PUB及在家裡;而年輕人嘗試違法藥品,六成四是出於好奇、其次為朋友慫恿。(林麗玉報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新興傳染病及藥癮防治科護理師詹豐銘說,昆明院區今年上半年進行三、四級毒品危害講習,統計發現,276位受測者問卷發現,年輕人使用毒品的平均年齡為28歲。而使用藥物時的場所第一名主要在夜店,佔40.58%,其次為PUB舞廳佔18.48%,第三名則是在家中使用佔15.94%。而取得違法藥物的方式,第一名主要是由朋友提供佔50.72%,其次為在娛樂場所取得佔23.91%,第三名是在夜店取得佔18.48%。至於使用非法藥物的原因, 6成4是出於好奇心,其次為朋友慫恿下使用佔11.59%,第三名是紓解壓力佔10.14%。而初次使用的非法藥物,以愷(K)他命為主要佔82.97%,其次為搖頭丸佔23.55%。可以明顯發現,在使用非法藥物時,還是以娛樂性為主。
護理師詹豐銘說,為了避免青少年染上毒癮,家長要多注意孩子的生活作息,而使用毒品的初期症狀,其實不難辨認,如果孩子情緒變化大、很容易發怒或敏感多疑、過分堅持獨處的隱私權;還有學校功課突然變差、遲到蹺課、經常晚回家、結交來歷不明新朋友;目光呆滯、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食慾差、日見消瘦;精神恍惚、偶有自言自語、出現幻聽幻覺,或做出無意義的動作;或是拒絕溝通、小事容易與他人有衝突;金錢花費變大、有偷竊或借錢行為等,家長就要多加注意。建議如果年輕朋友有吸毒症狀時,父母不要用責罵方式,可以用冷靜平淡口氣與年輕朋友坐下來好好談一下,建立雙方溝通管道,並求助專業醫療院所的成癮科別協助,或撥打戒毒成功專線0800-770-885(請請您幫幫我)尋求協助。

全文網址:http://www.bcc.com.tw/news/newsview.asp?cde=2115470

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疑似暴露含鄰苯二甲酸(phthalate)塑化劑之兒童健康篩檢建議

資料來源: 台灣兒科醫學會
2011 年6 月1 日
一、 世界各國之研究均顯示,各地人口均可能受到不等量含鄰苯二甲酸(phthalate)
化合物的暴露,其來源包括食品、醫療裝置、玩具、空氣環境背景等,相關主
管機構宜持續進行這些可能暴露源的監測與控管。
二、 含鄰苯二甲酸化合物對人體的研究結果尚未臻完備,然各研究均顯示胎兒與兒
童為最值得注意的易受害族群,尤其這種化合物具有抗雄性激素的作用,可能
影響性功能之表現,政府宜加強兒童食品、藥品與玩具等相關安全性檢驗。
三、 正常兒童只需要注意營養均衡與適當飲食,無需使用特殊保健食品,以減少暴
露於特殊化合物的機會。
註:含鄰苯二甲酸(phthalate)物質包括DEHP、DINP、DNOP、DIDP、DBP、BBP
等。


疑似暴露含鄰苯二甲酸(phthalate)塑化劑之兒童健康篩檢建議
(兒童醫療專業人員)
一、 一般性檢查:
1. 身高、體重:注意是否在正常範圍內。
2. 一般性身體檢查:包括咽部、頸部、肺部、心臟、肝臟、脾臟、生殖器等檢
查。
二、 注意男童異常性徵候:
1. 男性女乳化(gynecomastia):注意肥胖者常常看起來胸部很大但下垂,這種
乳房有可能只是脂肪堆積(lipomastia)而不是乳腺增生。檢查時建議讓男童雙
手完全上舉,觸摸乳暈下有無乳腺發育形成的硬塊。
2. 檢查有無尿道下裂、隱睪症等異常。
3. 檢查性發育是否異常:
a. 新生兒:陰莖長度 ≤ 2 公分可能異常。
b. 1 月 - 13 歲:評估生殖器觀外觀是否有異常。
c. ≥ 14 歲:應出現第二性徵,包括睪丸變大(最長徑應 ≥ 2.5 公分)、陰
莖變長、出現陰毛等。
d. 陰莖長度測量:將陰莖周圍皮膚下壓到恥骨區,拉直用尺測量陰莖長
短。
三、 注意女童異常性徵候:8 歲以前如果出現明顯第二性徵則可能異常,包括乳房
發育或出現陰毛,或10 歲以前出現月經。
四、 可視需要考慮抽血檢驗肝臟與腎臟功能。
五、 如出現前述明顯異常,請轉介至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處進一步檢查。
六、 含鄰苯二甲酸化合物很快會從人體代謝,其體內濃度無法反映這類化合物對人
體的可能影響,故不建議檢驗血液或其他體液的濃度。


含鄰苯二甲酸(phthalate)塑化劑污染事件的民眾建議事項
一、 目前無確切研究數據顯示暴露鄰苯二甲酸對兒童的影響,需要更多研究才能釐
清。
二、 兒童食品與藥品的使用,請採用經衛生機關認證無污染之虞的產品。
三、 塑化劑之類物質會不斷地經由人體代謝作用排出體外,不會長期在人體內蓄
積。
四、 兒童若有下列情形,建議至兒科專科醫師處就診:
1. 滿14 歲男童仍未出現第二性徵,包括睪丸變大(最長徑應 ≥ 2.5 公分)、陰莖
變長、出現陰毛。
2. 8 歲之前的女童出現第二性徵,包括乳房發育或出現陰毛,或10 歲以前出
現月經。
3. 確有長期高量暴露鄰苯二甲酸等化合物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