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B型肝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B型肝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健康雲:打B肝疫苗卻無抗體 恐已染病

【邱俊吉╱台北報導】
B型肝炎是國人常見疾病,一名讀者在臉書《蘋果生活八爪魚》上提問,指家族有B肝病史,工作關係又使他日夜顛倒,去打B肝疫苗卻無法產生抗體,不知如何是好。醫師說若有B肝家族史且查無抗體,確實該打疫苗,但要確認是否已帶原,如帶原,也就是已染B肝,那打疫苗也不會產生抗體。
汐止國泰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楊瑞能說,接種B肝疫苗須打滿3劑,打第1劑後,隔1個月再打第2劑,再隔5個月打第3劑;3劑都打完,約8成者會產生抗體,代表疫苗已產生效力。

應先確認家族病史

若一個完整療程結束仍測無抗體,可於半年後進行第2次療程,如結果相同,建議別再打,待日後有更新的疫苗才考慮。
楊瑞能也提醒,若本身已是B肝帶原,表示B肝病毒已在體內,這種人打多少疫苗都不會有用,所以打疫苗前要先確定有無帶原,尤其有家族史者,帶原機會較大,也許可檢查2次,以釐清確無帶原。
書田診所家庭醫學科主任康宏銘則說,若長期熬夜,不只肝功能受影響,全身免疫系統都會失靈,建議調整作息,降低肝臟負擔。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應召女塞血球裝處女 恐染愛滋B肝

坊間流傳有應召女郎以塞血球假裝處女,抬高價格,但根據平面媒體報導,其中竟還有醫師販賣「處女血球」,大撈黑心錢!且部分血球血液來路不明,恐有傳染疾病隱憂,醫師更指出,將棉球塞入陰道,若處理不當,會引起骨盆腔發炎,最嚴重可致命,不明血液更可能傳染愛滋病、B型肝炎。
不明血液可能傳染愛滋病、B型肝炎。
血球來路不明 恐傳愛滋病及肝炎
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思銘表示,將冷凍血液棉球塞入陰道,假裝是處女初次性行為「落紅」已經是老方法,且國內外都有人用,並不需要複雜技術,但此次報導出的診所,有些販賣來路不明的血球,除了購買的應召女郎本身容易發炎,經血液傳染的B型肝炎、愛滋病也可能藉此傳染。
報導指出,購買「處女血球」的人多是應召女子,因處女可開更高價碼。但醫師強調,來路不明的血球除了清潔消毒問題,影響應召者的健康,更無法確定的是血球中血液是否為已感染疾病血液,應召女子在陰道中塞入血球,再與嫖客發生關係,雙方感染經血液傳染的愛滋病、B型肝炎機率都很高。
賣「處女血球」 最重可吊銷醫師執照
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處副處長黃繼慶表示,販售血球若使人染上愛滋病,便觸犯《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11條,最高可處10年有期徒刑,而醫療機構如沒做好感染控制,至是病患感染傳染疾病,則觸犯《傳染病防治法》,最高可罰30萬元。
坊間流傳有應召女郎以塞血球假裝處女,抬高價格。(圖中人物非事件本身)
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副處長杜仲傑指出,抽血屬侵入性醫療行為,執行者若未具醫師資格則屬密醫,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但依此報導內容來看,有些販賣「處女血球」者為正規醫師,經調查後證據確實,便有違背醫學倫理疑慮,可以醫師法第25條開罰,最重可勒令診所停業1年或吊銷醫師執照。

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小便色如烏龍茶、眼睛出現黃疸 當心猛爆性肝炎上身

2013/07/18 00:05 記者簡怡欣/台北報導  
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活力充沛、丹田十足,還靈活做運動操的陳先生,你無法想像他曾經同時罹患B、C肝炎,人生一度陷入煎熬的他,接受醫師的持續治療及追蹤病情,現在還是開心過自己的彩色人生。
小便色如烏龍茶、眼睛出現黃疸,然而,直到罹患猛爆性肝炎時,陳先生才發現自己原來是B肝帶原者,陸續追蹤病情20年後,又罹患上C型肝炎;長期與肝炎病毒搏鬥的陳先生感受到人情冷暖,及社會對疾病錯誤認知,不少人都以為公筷母匙就能避免B、C肝傳染,不但吃飯時堅持公筷母匙,說話也會刻意保持距離,備受歧視的目光讓已罹患疾病的他身心更加煎熬。
肝膽胰內科醫師余明隆表示,B、C肝並不會透過口沫或共餐等途徑傳染,但需留意勿發生危險性行為或不必要的輸血、打針、刺青等,才能有效的預防慢性肝炎,維護肝臟健康。
積極治療是痊癒的重要決定,B肝追蹤監測與治療相對重要,余明隆醫師表示,全台灣約有30萬位B、C肝雙重感染患者,目前雙重感染患者的治療方式,針對2種抗病毒使用藥物治療,療程結束後每年至少要追蹤1次,投藥6個月到1年,就可獲得改善甚至完全康復,與醫師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就有機會找回如陳先生一樣的快樂人生。
台灣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理事長高嘉宏表示,刺青、打針、輸血等這些都是可能導致肝病發生原因,不論B、C型肝炎,定期篩檢、診斷監測、及追蹤治療,肝炎病情都能夠獲得有效控制,健保也有給付約24至48週的抗病毒藥物治療,守護肝臟健康,全面護肝重拾彩色人生。
台灣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建議,30歲以上未施打過B型肝炎疫苗民眾,或B型、C型肝炎帶原者、有肝炎、肝癌家族史者、肝功能指數異常者、經常飲酒者等肝病高危險群,應積極主動篩檢。
高嘉宏表示,台灣B、C型肝炎的發生率在全世界是名列前茅,平均每6個人就有1人是B肝帶原者;近年肝炎標準化死亡率已下降3.4%,積極治療可降低約53%肝病死亡率,並減少24%肝癌發生率。
台灣是慢性肝病盛行國家,根據統計,每年約有1萬人被診斷罹患肝癌,肝病的高盛行率主要與慢性B、C型肝炎有關,近70%的人是B肝帶原者,而20%為C肝感染者,顯示B肝帶原是肝癌發生主要的危險因子,一旦感染,會因反覆發炎導致肝硬化、肝癌,每年因慢性肝癌、肝硬化而死亡人數,造成上萬個家庭支離破碎。
台大醫院內科部醫師劉俊人的治療研究指出,感染基因型第一型C型肝炎病毒合併B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治癒率達72%,而對同時感染基因型非第一型C型肝炎病毒合併B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治癒率更高達83%。第一型C型肝炎病毒治療過程較棘手,台灣的C肝病患當中60%就是感染第一型C肝病毒,建議患者除用藥外也須配合醫師指示。
策進會推動B肝帶原者免費做2篩好康活動,7月28日將是世界肝炎日,從7月底至9月25日,替30歲以上確定為B型肝炎帶原,且目前未接受B肝抗病毒治療的民眾進行免費B肝篩檢,完成篩檢後能獲得冰品兌換券,希望透過多元化的衛教宣導及好康活動鼓勵民眾主動篩檢,重獲健康彩色人生。


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

有關B型肝炎病毒血清學檢驗項目及結果說明


                    有關B型肝炎檢驗項目及結果說明,請參考下表說明!
                      + : 陽性反應   - : 陰性反應
 

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八成肝癌個案有B或C型肝炎病史

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p01.aspx?class_no=25&now_fod_list_no=12321&level_no=2&doc_no=85500
由於B、C型肝炎病毒感染為肝癌發生的主要危險因子,因此國民健康局於本(101)年起試辦肝癌個案申報B型或C型肝炎感染情形,初步分析已申報之2,188筆肝癌資料發現約8成肝癌個案曾感染B或C型肝炎。
國人約有290萬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73萬人為C型病毒肝炎
?防治肝炎,國民健康局自民國100年8月1日起於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民國55年或以後出生且年滿45歲之民眾終身1次B、C型肝炎檢查,由100年8月至101年4月申報B、C型肝炎檢查結果顯示,B型肝炎陽性有16%、C型肝炎陽性有3.9%,由此結果估算20歲以上成人約有290萬人有B型肝炎,73萬人有C型肝炎。
B、C型肝炎藥物治療可以有效降低肝癌發生
依據高醫余明隆醫師等人之研究,對B型肝炎帶原者且HBeAg陽性施予藥物治療,經追蹤1-17年,約可降低47%肝硬化的發生及78%肝癌的發生;而對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施予抗病毒及干擾素治療,經追蹤1-15年,約可降低65%肝癌的發生,因此B、C型肝炎藥物治療成效非常好,可以有效降低肝硬化或肝癌的發生。
因臨床實證顯示肝炎藥物治療B肝控制率可達8成,C肝根治率可達7成,故中央健康保險局於民國92年起開始給付慢性B、C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或干擾素治療,惟截至101年4月底累積接受治療人數約14萬人,依潛在符合治療人數約60萬人估計,僅約23%B、C肝民眾接受藥物治療。國民健康局呼籲慢性B、C型肝炎患者及早接受治療,並遵照醫師醫囑定期追蹤與檢查。
B、C型肝炎應定期追蹤檢查,有助早期發現肝癌,提高5年存活率
另分析94-98年有申報期別的42,892名肝癌病人資料,各期別之5年存活率,第1期可達45.8%,第2期為31.6%,第3期8.6%,第4期則1.6%。由於肝癌初期並無症狀,發現時約有5成已經是肝癌第3、4期,因此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呼籲B、C型肝炎患者,應定期就醫追蹤與檢查。

世界衛生組織將7月28日訂為「世界肝炎日」,國民健康局呼籲民眾要避免肝癌上身,需一知、二要、三不;簡言之:
一知:瞭解自己是否為B型肝炎帶原者或C型肝炎感染者
二要:要定期追蹤檢查與正確治療,亦即B型肝炎帶原者或C型肝炎感染者要定期做超音波檢查,如果符合健保慢性B、C型肝炎治療條件,應接受治療
三不:不亂服藥物補品,不抽菸,不過量飲酒。

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B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Engerix-B)

在台灣,沒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未感染過)的人皆應接受B型肝炎疫苗接種,尤其是高危險群,如醫護人員、經常輸血者、B型肝炎帶原者的家人和性伴侶、靜脈藥癮者、性活動頻繁者、同性戀者等。總共要接種三劑,016個月各一劑,一般建議第一劑與第二劑間隔至少4週,第二劑與第三劑間隔至少8週,第一劑與第三劑最好間隔4個月以上為佳。注射疫苗以後,90%的接種者會產生保護性的表面抗體。如果間隔太久才打後兩劑,不必重算。
B型肝炎疫苗接種完成療程後的保護力可維持15年,所以15歲以前已完成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療程的青少年是不需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的。對於15歲以上的青少年或成年人,不管是美國或歐洲的指引,或是台灣ACIP(傳染病防治諮詢委員會預防接種組)2009年的建議措施,如果曾經依時程完成B型肝炎疫苗接種,經檢驗為anti-HBs陰性者,都建議不需要全面追加。但如果是高危險群,則建議追加1劑,4個星期後檢驗anti-HBs,如果效價仍然不足,則依一般0, 1, 6個月時程再打完後2劑。如果個案或家人非常擔憂,可以自費追加1劑。20105月發表在HEPATOLOGY的台灣研究發現,依時程施打血漿純化疫苗20年後anti-HBs陰性的個案,在0, 1, 6個月追加三劑現有基因工程疫苗,在第7-10天、1個月、6個月、7個月檢驗anti-HBs,四個時間點抗體效價足夠的比例分別是20.5%75.6%94.5%99.2%。其中7-10天就有免疫力者後續反應較好,可能代表有免疫記憶。依據此研究,如果想要追加又要兼顧效果及成本,建議可以打1劑後7-10天檢驗anti-HBs,效價不足者打完後續2劑;也可以所有人都間隔1個月打2劑而不再檢驗。若18歲以上缺乏A型肝炎與B型肝炎抗體,希望增加免疫力者,可以接種Twinrix共三劑,時程為0, 1, 6個月。

2008年3月7日 星期五

家人若帶原/打B肝疫苗 仍可能被感染

自由時報 2007年12月5日 星期三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B型肝炎疫苗可說是全球第一個癌症疫苗,保護力雖高達九成五以上,但也並非萬無一失,一項調查顯示,就算打過B肝疫苗,若家中其他人有B肝帶原,應格外留意疫苗是否有產生抗體,因為B肝帶原的相對風險較高。
應避免共用牙刷、指甲剪
不過醫師表示,這不代表家中有人B肝帶原,就算打了疫苗也沒用。相反的,B肝疫苗保護力相當高,但若發生少數的疫苗失效,家中又正好有人B肝帶原,難免增加感染風險,建議抗體不足者應追加疫苗,同時避免共用指甲剪、牙刷、刮鬍刀等可能沾染血液的傳染途徑。正常情況下,唾液並不會傳染B肝,不必擔心。
這項由台大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詹其峰等人針對北部某大學七千五百九十二名大一新生所進行的體檢與問卷分析顯示:和全家無人B肝帶原相比,家中有人B肝帶原的學生,打過疫苗後仍帶原的風險為七點二六倍。此論文日前已發表在「台灣醫誌」。
詹其峰表示,打過疫苗後仍感染B肝的人屬少數,且以母子垂直傳染居多,因此若是母親帶原,孩子更需留意疫苗是否有產生抗體或已帶原。若抗體不足但未帶原,可考慮追加疫苗,若不幸帶原,則應長期追蹤。
台大醫院小兒部教授倪衍玄表示,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建議,若母親有B肝帶原,打過疫苗的寶寶在滿周歲時,應檢測是否有B肝抗體或帶原,但問題在於,為寶寶抽血的難度較高。
抗體不足 可追加疫苗
台大醫院肝炎中心主任高嘉宏教授表示,至於母親以外的B肝帶原家庭成員,只要避免可能有血液交換風險的行為,就能防止將病毒感染給寶寶。若孩子就醫時剛好有需要做抽血檢查,可趁機「順便」自費檢驗,若沒有抗體或抗體不足,再考慮追加疫苗。
根據衛生署統計,去年台灣肝病死亡人數高達一萬兩千四百六十四人,其中大多數與B肝帶原有關。醫師指出,台灣約有三百萬名B肝帶原者,但高達三分之二不知自己帶原,只有及早發現、按時監測與治療,才能避免走向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B型肝炎與疫苗

B型肝炎是一種由病毒所引起之肝炎,其傳染途徑有二:一為垂直感染:患有B型肝炎的母親,在生產的過程中將病毒直接傳染給新生兒;二為水平傳染:由於共用針頭、牙刷或刮鬍刀、輸血或以消毒不全之器械手術、紋身或紋眉等方式,被含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感染。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潛伏期約4-12週,約有1/3病人完全沒有症狀,有1/3會出現輕微的胃口不佳或倦怠等症狀,1/3則會出現典型的症狀,例如:黃疸、茶色尿、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灰白色大便以及肝功能指數GOT & GPT值昇高等,黃疸通常在兩週內會達到最高峰,而後各種症狀會慢慢地減退而復原。成人時才感染B型肝炎者約有1%會產生猛爆性肝炎,可導致肝腦病變及急性肝衰竭等,死亡率更是高達80%以上。
預防B型肝炎感染在日常生活應注意之事項包括:避免接受不必要的針劑注射或是輸血;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和別人共用刮鬍刀及牙刷;避免紋身、紋眉或穿耳洞;性行為時應全程使用保險套。B型肝炎疫苗注射已被證實為可降低兒童肝癌與猛暴性肝炎的發生率與死亡率,也早已在世界各國的新生兒預防接種項目中列為例行性接種項目,對於成年人無B型肝炎感染者,若是本身沒有B型肝炎的抗體(Anti-HBs),則建議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
容易被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險群包括: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凝血因子濃縮劑的定期使用者,如血友病患者;從事特定職業者如醫護、檢驗人員;靜脈藥癮者、性活動頻繁的同性戀和異性戀男性、有多位性伴侶或最近有過性病的異性戀男女、最近感染到性傳染病(STDs);B型肝炎帶原者的家人和性伴侶、旅遊至B型肝炎中高度盛行率地區或國家6個月以上。因此建議這些民眾若無B型肝炎表面抗體者,亦即未曾感染者,最好能接受三劑B型肝炎疫苗注射。B型肝炎疫苗中文名為「安在培」,商品名:Engerix-B(20 mcg/ml/vial),完成接種時程共需三劑 (0, 1, 6個月各一劑), 其中第一劑與第二劑至少間隔4週以上,第二劑與第三劑間隔8週以上。血液透析患者或免疫不全患者,劑量應使用上述的兩倍劑量。
B型肝炎表面抗體效價會隨著時間而減弱。目前對於出生時已經完整接種過B型肝炎疫苗的青年,其B型肝炎表面抗體與表面抗原皆陰性者是否需要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與劑數仍未有實證性報告證實,也讓臨床醫師在面對此一族群時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的說法不一。衛生署肝炎防治委員經多次討論,建議目前無須全面再追加一劑疫苗(專家共識),世界衛生組織目前亦持相同的看法。但醫護人員或家中有B型肝炎帶原者、免疫功能不全者等高危險群,可檢驗是否仍有抗體,若為陰性者建議向醫師諮詢是否自費補種。


Booster Guidelines for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in those who have received complete course of HBV immunization in neonatal period:
  • Universal boosters are not recommended for children or adults with normal immune status.
  • In high risk subjects with anti-HBs lower than 10 mIU/mL during follow-up after vaccination in infancy, one booster dose is considered on A case-by-case basis.
  • Boost immunocompromised persons when their anti-HBs titer lower than 10 mIU/mL.
According to USA(ACIP & CDC), Europe(ECG),Asia (SCPC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