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7日 星期五

鬱悶青少年 找人聊聊吧

【聯合報╱詹其峰/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青少年門診主治醫師】
2008.03.03

一般認為青少年沒有什麼健康問題,事實上,青少年也有不少煩惱,他們較少用到醫療保健照顧。
青少年一般可細分為早期,是指13至15歲,國中階段;中期是指16到18歲的高中、職階段;18歲以上的大學及就業階段,稱為晚期。
青少年中期情緒易較劇烈的起伏,故稱為叛逆期,主要是青少年期面臨急遽的生理變化,另對父母活動參與興趣逐漸減少,父母的影響力逐漸被同學、朋友等取代。青少年在「轉大人」過程中會尋求自我認同,常會自問「到底我是誰?」「我想成為怎樣的人?」青少年的思考模式也從固著式轉變成抽象式,容易衝動。
當生理發展與心理成熟度產生落差時,便容易發生衝突,也就有適應上的問題。
現代青少年面臨各種壓力,同時也會尋求有助於解決壓力的社會資源,但可能因此產生有益身心健康的正面反應,如快樂、使命感、歸屬感、成就感等,也可能形成危害身心健康的負面反應,如自殺、暴力行為、逃家、逃學、吸毒、憂鬱和焦慮等。
大多數人包括青少年,偶爾都會難過、沮喪或不安,在成長過程中,青少年必須學習適應焦慮與壓力,做好情緒管理與時間管理。
青少年如何做好情緒管理?多瞭解自己,培養責任感,並能隨時與同儕、好朋友分享心情。建議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隨時檢視調整自己的步伐。如果同學或朋友心情低落時,也可試著聊一聊,必要時請求老師協助,學校也可安排壓力管理或放鬆練習的課程,協助學生適當舒壓。當然,運動也有助於紓解焦慮與壓力。
對家長而言,親子互動的改善,學習如何陪伴、傾聽、同理、支持、尊重包容、適度讚美,找時間與孩子談談彼此的心情與感受或成長經驗的分享,協助青少年找出壓力源進而排除,都是家長該學習的人生功課。
接受孩子有犯錯的時候,將教養重點放在青少年好的表現,別只看孩子缺點,讓家庭、學校與我們的生活周遭,都能給予青少年支持。
適度的壓力是好的,有助於身心靈健康成長,但當青少年情緒差到影響生活步調、人際關係、學業成績急遽惡化、拒學、甚至有失眠、腸胃不適、飲食障礙等症狀時,就應該尋求協助。
【2008/03/03 聯合報】@ http://udn.com/

2 則留言:

佳佳 提到...

隨著考試的日子越接近,情緒越來越不穩定。日常生活看似也正常,可是最近常常會無法入睡,眼睛一閉起來,腦子卻清醒的很,好累:(
雖然自己知道這是因為考試的影響,卻無法改善這樣的狀況。

青春小助手 提到...

建議與好友或是家人談談心情故事,避免將自己長期陷入負面情緒之中,有時適度的運動或是到戶外走走,可以改善精神狀況,如果還是無法順利解決困擾,建議就醫如青少年門診或是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