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青春不叛逆!運動能改善自殺念頭

國內青少年自殺問題日益嚴重,不容輕忽!醫師表示,青少年若有人際關係的困難,容易形成具有自殺的念頭與行為,最新研究證實,運動可以改善青少年自殺行為,而長期的健康習慣培養,更可以避免因季節交替所引起的情緒不穩,當青少年有自殺念頭時,「傾聽」是最好的良藥,「陪伴」則能緩解自殺念頭的出現。
醫學臨床證實,多運動可以緩解憂鬱情緒,改善青少年自殺行為。
一項瑞典哥德堡大學健康科學研究院的調查顯示,18歲時擁有良好的身體健康與日後較低的自殺企圖有關。研究者運用了1項針對1&def136&def527位瑞典男性,所進行的調查來呈現年輕時,從事運動和日後自殺行為風險減低的關係。
身心健康 影響情緒
該研究囊括所有出生在1950到1987年間、完成了強制性測驗的瑞典男性。研究將測驗中的體能測試結果,和國家疾病與死亡登記資料進行比較;經過審慎地檢驗大約340&def000名參與該研究的男性,瞭解了遺傳因素和家庭環境如何影響這個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階段的良好身體狀況,與日後較低的嚴重憂鬱症罹患率有關,以義務兵役體檢中自行車運動的測驗結果來看,18歲時身體狀況較差的人,自殺風險約高出1.8倍。排除了與自殺或有自殺企圖的嚴重憂鬱症對象,不良的身體健康與自殺行為風險的增加仍有相關。
壓力與不穩情緒,容易誘發青少年自殺念頭浮現。
校園環境 影響情緒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分析,運動對於身心的幫助可說是無庸置疑,像是運動過程中與他人產生的互動,除了幫助宣洩壓力、擴展友誼網路甚至找到自我價值與增加信心,這都是運動帶來的附加價值。
此篇研究,可從兩方面來看,一是營造校園運動環境及氣氛對青少年的重要性,除了軟硬體的改善之外,鼓勵社團活動,以及在體育課外的時間,適時的舉辦競爭性較低、參與層面較廣的體育競賽,都會有助於青少年更樂於運動。
父母參與 協助改善
另一方面,父母可將運動視為家中生活的一部分,鼓勵孩子養成運動習慣。像自己習慣在傍晚運動,除了太太會一起之外,偶而也會拉著女兒參與,也許孩子一開始會有抗拒,但循序漸進的引導和討論,都能有效鼓勵孩子,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為家庭生活留下一些共同美好的記憶。
就輔導經驗來看,青少年由於家庭支持系統的影響,在成長過程中逐漸減弱,研究顯示,青少年的求助對象通常為朋友、同儕,向師長及專業人員求助者非常低,因此呼籲青少年內心有困擾無法解決時,除了向朋友吐露心事外,也可向學校的輔導老師等專業人員尋求專業的協助。
運動好處多多,不僅增加青少年人際溝通機會,更讓身心壓力能獲得紓解。
青春叛逆 運動舒壓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認為,青少年時期因荷爾蒙的改變,情緒波動較明顯,一些憂鬱的症狀也容易在此階段被誤判:像是易怒、煩躁、對事物不滿或獨自關在房裡,常被視為青春叛逆。
但如果旁人觀察有伴隨著睡眠與體重大幅改變,包括:失眠、嗜睡;暴飲暴食或食慾不振;或是有學業成績大幅退步甚至拒學現象,則必須正視、積極澄清並找出改善方式。
一起運動 增進感情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理事長、台大精神科李明濱醫師指出,事實上,青少年時期也是許多好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所以如果能運用在學校的團體壓力來刺激或鼓勵青少年,養成運動紓壓、情緒控制及良好的飲食習慣,對身心健康均有助益。
建議青少年心中若有無法承受的煩惱時,應尋求傾聽的對象如師長、親友,或是專業的諮商人員,勇敢訴說心中的憂愁,有助於紓解心理的壓力,此外,多走出戶外,培養運動習慣,也是重要的紓壓管道。
台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諮詢專線1999轉8858(幫幫我吧)
全國自殺防治24小時服務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

★《請幫幫-救救我》活在當下很重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