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

青少年智商有可塑性 充足睡眠有利腦發展

《Time》雜誌最近出版特刊《童年的科學》,介紹孩子從誕生到青少年期間,大腦和行為的相關變化。青春期階段,大腦正面臨重組的重要工程,許多重要的研究發現,能讓父母和青少年更了解如何因應這個階段。
根據美國賓州大學所做的高級腦成像顯示,青少年的大腦有極大的可塑性,意味著它隨時在變化、適應環境。到了青少年期,大腦容量已經不會再變大,但腦部各區域之間的聯繫會增加。

青少年自我控制不成熟的原因


不過,因為掌管自我控制的大腦的前額葉皮層在這個階段還沒有完全成熟,且和後腦之間的訊號傳遞還不是這麼順暢,青少年為什麼常有不受控制的行為。「所以同儕壓力對青少年影響特別大,因為他們容易衝動。」專研青少年腦科學十餘年的賓州大學醫學院神經醫學教授弗朗西絲·詹森(Frances Jensen)博士說:「而且青少年可能忘記帶教科書回家,然後到了晚上8點才想起來明天有考試。因為他們的腦子還不會預先計畫。」
另一方面,大腦中控制情緒的「邊緣系統」約在10至12歲時,開始發生重大變化。經過長久的研究,專家們現在普遍認為,由於自我控制的前額葉和控制情緒的邊緣系統發育步調上的不一致,導致青少年特別愛冒險、情緒波動大。耶魯大學青少年腦實驗中心主任B.J.凱西(B.J. Casey)說:「在成人的腦子裡,這些連結已經成熟,但是在青少年的腦子裡,這些系統還沒完全發展,所以青少年難以掌握自己的情緒。」
這些對於青少年行為背後的生物學的新認識,可以幫助青少年和他們的家長。詹森和凱西都強調父母以身作則、合理控制情緒的重要性,這樣可以幫助青少年學習在困難的情況下保持冷靜。以引響青少年情緒最重大的因素之一-霸凌-為例,過去霸凌只發生在操場上,但今天的青少年可以接觸到社群媒體,散佈霸凌言論。師長很難掌握青少年們在虛擬世界的互動,但可以引導青少年面對虛擬世界的影響。
「作為爸媽,我們通常想保護孩子免於任何情緒傷害。」凱西說:「但是用愛支持青少年從這些經驗中學習,可以加速他們前額葉的發育,幫助他們早日成為成熟的大人。」

青少年期智商仍有可塑性


近年來的研究也發現,青少年期許多心智能力,例如智商,還沒有完全定型。2011年一項發表於《自然》期刊的研究,測量33名12到16歲青少年的智商,4年後又重測一次,發現這33名青少年的智商都有變化,有些人提高、有些人降低。
儘管學術圈經常辯論智商的意義,但智商反映出一個人的學習及表現能力,卻是不爭的事實。「智商的變化是真實的,且反映出腦發育的情形,」倫敦學院大學精神科學家凱茜·普林斯(Cathy Prince)接受《科學》雜誌採訪指出:「人們常常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會說這孩子聰明或這孩子不聰明,但研究證實,智商一直到青少年期都還會變化。」
對於智商變化的新發現,凸顯出高中階段心智活動的重要性,也讓家有大器晚成孩子的父母們鬆了一口氣。這些新發現告訴我們:開始學習,永不嫌遲。

延遲上課時間 充足睡眠有利青少年腦發展


青少年的腦內改造固然帶來許多副作用,但也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青少年度過這段風暴期,例如學習抗壓、充足睡眠。過去幾年,美國興起推動延後上課時間的運動,因為越來越多研究證實,青少年的大腦需要晚睡晚起。當進入青春期,大腦會經歷一段睡眠階段延遲,青少年的大腦很難在晚間11點以前入睡,或在早上8點以前清醒。
研究也顯示,青少年期的睡眠不足,不利大腦成熟,使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變差、學習動機低落、專注力與記憶力下滑,還會增加他們成年後罹患乙型糖尿病的機率。因此,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高中生上課時間應該往後推遲,以確保青少年每天晚上都能得到充足睡眠。「我們現在知道,控制情緒的大腦額葉在進入青春期時會快速發展,而許多發展在睡眠期間發生,」布朗大學神經醫學教授瑪麗·卡斯卡丹(Mary Carskadon)說:「睡眠對於青少年期的大腦發育,比我們過去以為的更重要。」
同時,課外活動、運動、靜心等,都對青少年大腦發育有益。凱西說:「給孩子機會,去接受科學上的、學習上的挑戰,跟社區人士、跟同儕多互動,都能對年輕的大腦造成深遠的影響。」

沒有留言: